秋风为序启新程
奋楫扬帆书华章
今天上午
厦门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在上弦场如期举行
14000余名本硕博新生 携青春热忱,踏朝曦而至 即将在南方之强的土地上 开启人生崭新的篇章!

物理系1980级校友 钱列加 作为校友代表在开学典礼发表讲话
勉励新生做“通透”的厦大人 成为这个时代高质量创新的主力军 让我们在此回顾他的讲话
校 友 简 介
钱列加,厦门大学1980级物理系校友,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入选国家“WR计划”。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LP)主任,长期担任我国重大科技计划的专家组成员。因推动利用非线性光学进行强激光的高质量创新所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牵头和合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四次。
尊敬的张宗益校长,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980级物理系校友钱列加。在这个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日子,我们相聚在“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共同迎接2025级新同学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再次回到这片依山傍海、人文荟萃的母校校园,站在历史厚重的上弦场分享人生感悟,我倍感荣耀。衷心感谢母校与校友总会对我的信任与邀请!
近半个世纪前,我怀抱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从江南水乡辗转三十六个小时,踏进这所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的校园。那时候,我们那一代人,大家的年龄都很小,大多懵懂、纯粹,对知识之外的世界知之甚少。正因如此,我们格外专注,始终葆有一份“纯粹”:纯粹地读书、纯粹地思考、纯粹地追求真理,愿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份“纯粹”,是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共同特质。
今天的你们,处在一个物质与精神无比丰盈、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的时代。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特质是什么?我想,应当是“通透”:“通”靠逻辑,是脑力;“透”靠智慧,是心力。真正优秀的人,既要有理性的光芒,也要有人文的温度,逻辑让人思考清晰,情感让人行动坚定。
在大家即将开启大学生涯的关键节点,请允许我以厦大校友、大学教师的双重身份,分享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建立系统性知识结构。不同于中学零散的知识点,大学知识是成体系的。要走向“通透”,没有捷径,必须回归教材、扎实阅读。科研中90%的突破来自于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PPT课件只是索引,真正的底蕴在书中。书读透了,人也就通透了。正如我在厦大物理系求学时,陈英昭老师通过《数学物理方法》让我们体会到“用数学表达物理之美”,为我后来从事超快非线性光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要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精神为指引,多问“为什么”,敢想“为什么不”。真正的学术,始于对成见的反思,科学史上的每次跨越,都来自对旧有范式的批判与重建。正如爱因斯坦当年勇于质疑“光为什么不能是粒子”,打破波动说的传统认知,提出光量子假说。我在强激光研究中提出“准参量非线性”和“光谱带内滤波”等新概念,正是源于对已有理论的反思与超越。
第三,要锤炼合理性表达能力。语言是智慧的皇冠,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思考,更在于沟通。也就是如何合理表达不同意见,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批评质疑。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它给你们提供试错、沉淀、生长的宽容空间。大学校园是你们学会思辨、锻炼表达的最好训练场,也是直面质疑、坦然成长的最佳实习地。能理性论证,也能共情表达;能坚定主张,也能倾听他见。这是AI无法复刻的人文内核,也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要义。
第四,要认清自己的人生向往。人生如果有比较,一定是比谁能先找到自己。进入大学前,要知道喜欢学什么;进大学后,要明白未来想干什么。当今社会,变革加剧,诸多领域正在重构人类文明图景。你们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认清时代。真正的成长,是寻找自我与时代的共鸣点,将个人热爱融入学习成长计划中,锚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进。
总之,大学期间,希望你们系统学习、批判思考、勇敢表达、尽早定向。唯有这样,才能听从内心的声音,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希望你们满怀信心,在人工智能蓬勃兴起的浪潮中始终坚信:人的努力与才华,永远不会被机器取代。因为人脑能耗仅40瓦,犹如一只灯泡;而最先进的AI,耗电堪比一艘航母。而且,真正的高下不只在算力,更在创造力、情感与价值观。希望你们传承“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投身祖国最需要的领域,成为这个时代高质量创新的主力军。
祝愿每位新同学,学业有成,前程似锦!今天,你们以厦大为荣;明天,厦大必将因你们而光彩夺目!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厦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