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新闻与活动

位置: 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正文

陈焕阳课题组提出基于模式转化的相位梯度超构光栅

    最近,陈焕阳课题组利用波导模式转化现象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相位梯度超构光栅,其中每个单元都能提供近乎完美的宽带传输,并展示了该超构光栅在异常透反射以及平面超透镜等方面的应用。相关成果以“Phase-Gradient Metagratings via Mode Conversion”为题发表在Phys. Rev. Applied 17, 024023 (2022) 。这项工作为从全息技术到焦散工程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种结构内部具备的流动性也有望在声学和水波等其他物理领域得到潜在应用。


背景介绍

    超构表面是由具有亚波长周期性单元构成的人工微结构,并由于其操纵电磁波传播的能力引起了相当大的研究兴趣。单元之间的共振和耦合既为超表面带来了丰富的物理现象,也使其难以设计和优化。相比之下,超构光栅由于不可穿透的狭缝至少可以半截析计算,这也为衍射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了更鲁棒性的平台。传统的超构光栅大多假设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等于磁导率,以克服单元与自由空间材料的特征阻抗不匹配,但磁性介电材料在自然界非常稀缺且难以制造。法布里-珀罗(FP)共振也作为一种实现超构光栅单元高效传输的方案, 但FP共振意味着单元仅在共振峰处透射效果良好。有没有更简单普适的方法?将梯度厚度电介质材料(GID)集成到波导狭缝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在产生高分辨率相移的同时保持近乎完美的宽带传输。

    利用渐变厚度的均匀非磁性材料对波导内传播常数进行调控,从而实现需要的相位积累(图1),其中固定波导内不同厚度的电介质材料会带来不同的色散关系(图2)。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利用基于模式转化的超构光栅设计奇偶性反转的异常透反射(图3-4),具有高聚焦效率、小尺寸焦点的平面透镜(图5)。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模式转化理论可以实现每个单元内的完美传输,但这并不意味着超构光栅整体的完美传输,因为还需要考虑入射波和散射波的宏观波矢阻抗。

图1.独立单元的透射率和相移

图2.不同厚度电介质材料的波导色散关系

以及整体的相位积累


图3.偶数单元的异常折射现象

图4.奇数单元的异常透反射现象

图5.高效率平面透镜


展望

集成渐变厚度电介质板的超构光栅已经被验证了在有限带宽内有效调控波前的能力。随着目标频率的改变,独立单元的透射率在宽频段范围内不会下降,但相位偏移会发生轻微改变。与基于共振效应的单元相比,该设计在频率响应方面更加具有高鲁棒性。虽然整体方案是在透射型以及太赫兹频段下设计,类似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不同渐变形状、工作频率,甚至不同物理场。


致谢

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20YFA0710100),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874311,No. 920501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 2072020007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