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萨本栋讲坛之139期
报告题目:
量子技术实用化:科技“奇点”何以临近?
报告人:
孙昌璞 院士
专家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
报告地点:
海韵园物理楼552
报告时间:
2023年7月18日(周二) 14:30
学术系列:

报告摘要:

    世界各国纷纷开展量子科技的探索性研究,以期在若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报告以量子计算为例,探讨量子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及其可实现性的关键问题,阐述什么标志着量子科技像当前的人工智能一样、通过系列的标志性工作逼近“奇点”、颠覆基于传统科技的认知。

   量子信息技术在计算、通讯和传感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革命性影响。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一些量子优势在实验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目前,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处于由基础研究逐渐转向应用研究的阶段。报告回顾当前量子科技(量子信息、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能源等)发展的初心、历程和现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由大量物理比特构成逻辑比特的码距与逻辑错误率的关系、拓扑量子计算的发展瓶颈问题和基于外推方法的量子错误缓解。特别强调要坚持初心驱使的通用量子计算的研究,不能用“量子模拟”代替“通用量子计算”、不能扩大量子科技外延而虚化其内涵,从而影响量子科技面向前沿真问题和实用大目标的攻坚克难。最后,报告概观性介绍有限能量转换过程的介观系统量子热力学研究。


主讲人简介:

孙昌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创院院长(2015-2023),目前是该院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客座讲席教授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讲座教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大教授,中科院理论所研究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美国ISI“经典引文奖”等奖励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发表文章350余篇,引用近18000次,H因子66,不少工作有长期的影响。近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复杂系统统计热力学和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并积极探索国家需求牵引基础研究的模式创新。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础中心项目《基础能源物理的科学问题》。

孙昌璞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10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他长期负责与组织我国物理学科战略规划工作,是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报告人 孙昌璞 院士 专家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
报告地点 海韵园物理楼552 报告时间 2023年7月18日(周二) 14:30
学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