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报告题目:
超短超强激光的创新发展解决挑战问题、突破能力边界
报告人:
钱列加
专家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重点实验室
报告地点:
物理楼 552
报告时间:
2019/10/18 周五 - 14:30
学术系列:
报告题目
超短超强激光的创新发展解决挑战问题、突破能力边界
报告人
钱列加
专家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重点实验室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物理楼 552
研究方向
超快非线性光学
专家简介

钱列加,1984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上海光机所博士学位,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担任重大专项等我国科技计划的专家组成员。从事超快非线性光学研究,聚焦服务国家重大科研设施的创新建设,在光科技领域产生了多项标志性技术,包括“谐振腔内倍频的甚多纵模方案”、“三倍频光焦斑控制技术”、“脉冲信噪比单次测量仪”、“啁啾脉冲准参量放大QPCPA方案”等,在国际高技术产品和国家急需两方面获重要应用,被专业报道世界光科技发展动态的美国著名期刊《Laser Focus World》亮点报道8次。在包括Optica、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内的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论文近200篇,授权美国专利11项和国家发明专利27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7次。

报告摘要

啁啾脉冲放大(CPA)的奠基性发明使得激光从“超短”走向“超短+超强”,开启了超短超强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新篇章,被授予20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报告总结提炼激光功率如何超越拍瓦(1015W)的核心挑战,重点介绍创新发展超短超强激光的两项标志性进展:(1)提出“准参量非tin线性放大”新概念,发明了放大能力大幅度超过CPA方案和OPCPA方案的QPCPA中国方案,为超短超强激光的进一步放大提供了解决方案;(2)提出可在信号带宽内滤除噪声的“带内滤波”新原理方法,发明了单次实时观察和系统优化脉冲对比度的超高动态范围超快测量方法,解决了长期制约强场作用效果的超短超强激光超高对比度挑战性问题。


报告人 钱列加 专家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重点实验室
报告地点 物理楼 552 报告时间 2019/10/18 周五 - 14:30
学术系列